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设疑,以实验为导向,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课时一)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点燃仪式。作为开幕式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环节----“奥运圣火”点燃仪式成为重中之重。大家看到了哪些现象?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燃烧与灭火”。

学生思考。

 

让学生对燃烧有个初步认识

2

【板书】课题1    燃烧与灭火  

【引导】回忆复习已经学习的燃烧的情况。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你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刚才观察的几组燃烧情况,思考燃烧特征是什么?燃烧都有什么现象?任何物质都能燃烧吗?燃烧是可燃物与什么的反应?并尝试自己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吗?

【小结】归纳:燃烧的定义、特征

【板书】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特征:需要有可燃物、发光、发热、都需要有氧气参与、化学反应

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讨论、回答

学习实验探究的步骤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3

【设问】那么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呢?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吗?

【板书】 一、燃烧

【探究实验】活动与探究 ——燃烧的条件

    1. 器材:500 mL烧杯一个,100   mL烧杯一个,一片薄铜片,硬纸圈,热水,白磷、红磷。

    2.方案: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小片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设问】在实验中,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呢?

【讲述】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

【提问】: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讲述】非常好,由此我们就知道了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大家动动脑子想想,怎样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

【讲述】用导管对准热水中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演示实验】]教师按照最后得出的方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氧气后燃烧。

【提问】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和不通入氧气的条件下,现象是不同的,这样的事实再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提问】非常好,那么到底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板书】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1)可燃物

      2.条件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着火点

 

 

 

 

 

 

 

 

 

 

 

 

 

 

答案:1.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2. 说明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思考

讨论

回答

 

 

 

 

 

 

 

 

思考

讨论

回答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兴趣。

 

4

【讲述】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投影】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乙醇酒精)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558

700750

    为什么起炉子时先点纸张、木材、最后点煤。

 

 

 

 

 

思考

讨论

回答

 

引导学生思考原理。

5

【讲述】刚才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大家注意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演示实验】实验用品: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酒精(体积分数为70)

      实验步骤:用一块棉手帕(不要用合成纤维的),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

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观察现象。

【设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追问】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讲述】非常好,酒精在燃烧时有一种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还是完好无损。

 

讨论交流

 

 

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我们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烧。在整个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并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手帕并没有燃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课本1352.3两题

 

【板书设计】

一、燃烧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1)可燃物

    2.条件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着火点

【教学反思】

 

 

 

 

 

执笔人: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