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化学终将走向社会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情景导入:配制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溶液

 

观察、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

2

[活动与探究一]食盐、蔗糖加入水

                

 

观察、讨论

 

学会描述现象

3

小结:糖分子或氯离子、钠离子扩散到水分子中

 

学生思考

 

引入新课

4

讲解新课:溶液的定义、组成

学生理解

导入正题

5

提问:如何洗去油污?

学生讨论、回答

便于后续实验

6

活动与探究二

学生观察、讨论

知识认识深入

7

活动与探究三

学生观察、讨论

 

8

小结:液体与液体可以互溶,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我们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

液—液互溶  量多—溶剂  量少—溶质

 

学生理解、掌握

 

9

提问:溶质是气体的例子?

学生讨论

 

10

小结:溶质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

 

 

 

11

思考:请你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并指出溶质、溶剂。并谈谈溶液的用途?

 

 

学生讨论、回答

 

理解深入

12

讲解溶液的用途

学生阅读课本

知识面拓宽

13

布置相应作业

 

 

 

 

 

 

 

 

 

 

 

 

 

2课时

 

 

1

复习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加以改正

1、凡是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2、溶液是均一、透明、无色的混合物。

3、溶质必须是固体。

4、只有水才能做溶剂

598%硫酸溶液中水做溶质,硫酸做溶剂

6、食盐水和蔗糖水混合后仍为溶液

 

 

 

 

学生讨论

 

 

 

通过判断,明确某些概念

2

情景引入:

把油放入水中会不会形成溶液?

 

 

思考、观察

 

加深理解

3

活动与探究四

学生观察、思考

从视觉角度加深印象

4

讲解: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学生思考、理解

 

 

5

分析乳化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

6

[活动与探究] 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溶于水

 

学生思考、理解

 

分析原因:

 

7

小结:氢氧化钠,氧化钙,浓硫酸溶于水都会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氯化钠溶于水热量不变

学生思考、理解

 

 

8

布置作业 

 

 

 

课题二   溶解度

(王健)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过程与方法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感受到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点

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情景导入: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一定量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溶质呢?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

 

观察、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

2

[活动与探究一、二]

                

观察、讨论

学会描述现象

3

提问: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

小结、引入新课

4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已经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阅读、听讲

学会获取信息

 

 

5

实验:向一杯饱和氯化钠溶液中,

加入蔗糖

学生观察,思考

结论:饱和、不饱和是针对具体溶质而言的

6

提问并实验:

不饱和食盐水变为饱和食盐水

学生观察,讨论

总结: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7

多媒体播放海水晒盐的过程

学生观看

介绍有关结晶的内容: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8

强调:通过温度调节可以使物质在饱和与不饱和之间相互转化,到底是升温还是降温,主要是有溶解度决定的

 

 

9

学生浏览有关固体溶解度的内容

 

 

10

讲解固体溶解度的涵义并强调四要素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学生听讲,讨论

便于透彻理解含义

11

举例:

20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

学生分析,讨论

强调四要素

12

讲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和溶解度曲线

学生浏览课本

学会提取信息

13

介绍溶解度曲线

学生浏览图9-12

9-13

 

14

提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学生讨论,分析

小结:大多数随温度升高增大明显;少数随温度升高变化不明显;极少数随温度升高减小

15

小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听讲,讨论

 

16

过渡: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17

阅读,讨论课本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

理论联系实际

18

小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

温度和压强

 

学生讨论,交流

能够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

19

提问: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20

学完本课题,你有哪些收获?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学会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

通过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二、教学重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三、教学难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情景导入:活动探究1

(三杯硫酸铜溶液)

观察、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

2

设问:如何判断溶液的浓与稀?

是否精确?               

学生讨论,交流

 

为讲解新课做准备

 

3

讲解:在实际应用中,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如在施用农药时,过浓会毒害农作物,过稀不能有效地杀虫灭菌。因此我们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

学生浏览,阅读

 

 

 

4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我们主要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学生讨论

掌握公式及其变形

5

[活动与探究二]:按下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

 

 

6

投影: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该如何操作?请你试一试

学生观看,掌握

小结: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所需仪器:

 

7

讲解例题1

 

 

学生听讲,理解

引导学生注意公式变形: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8

练习题: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cm3,需要氢氧化钠和水各多少克?

 

讨论:与例题1相比,两题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分析小结:本题中涉及到了密度问题。需用到密度公式:m=ρv

 

9

讲解例题2

学生浏览题目,并加以思考

强调溶液加水稀释的关键

 

10

小结:加水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11

例题3: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生思考课后5

将溶质质量分数应用于方程式中

12

例题3100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这种与化学方程式结合起来的题目怎样来寻找溶质溶剂溶液的量呢?

解:设: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13g  x

=

x=        x=19.6g

溶质的质量分数==196%

答: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13

小结:本课题所学知识主要有哪几个方面?其中计算的类型有哪几种?

学生思考,回顾

 

14

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计算。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4.计算类型有三种

 

 

 

15

布置作业